1、先要了解养殖池的基本情况,如养殖品种、养殖密度、水质恶化、水色、透明度、ph值、氨氮、亚硝酸盐含量、使用消毒剂的时间和品种、天气、水温等。
2、准确测量水质指标,应准确测量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。如果达到测试色标上的高色阶,应用纯水稀释后再测试,以达到准确的色阶,再乘以稀释倍数,即可得出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。
3、使用前一定要浸泡,激活活菌。海水高位池塘,如果水质严重恶化,必须将活菌浸泡在原池水中,并加入红糖或白糖。
4、选择晴天,效果好。阳光对藻类的生长非常重要,活菌将有害物质转化为硝酸盐或硫酸盐后,促进有益藻类的快速繁殖,大量消耗有机物和增加溶解氧,把有害物质能氧化掉,使其水体动态平衡。
5、水质严重恶化的池塘,使用含氧剂或底物改性剂会很快有用,水质不好的池塘一般溶解氧低,使用大量活菌后,活菌快速繁殖需要氧气,会造成暂时性缺氧,水质发生较大变化,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,这不利于水生动物。为了生存,我们必须打开曝气器24小时或使用增氧器降解有害物质,稳定水质。
6、根据水质恶化程度,合理使用用量,多年实践证明,对于水质恶化严重的池塘,初次使用800g/亩·m水深,24小时400g,48小时300g,连续开启增氧器或补氧器,或配合池底,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。7-10天后,应在水深300-400克/亩·米处少量补施。
7、由于天气原因或使用不足,色标上的色标不太明显,但水生动物的活力增强,摄食量或摄食量增加。
8、注意水温。水温低于10℃时不宜施药,尤其是天气不好,水温低的情况下,施药后效果不明显,但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。
9、找出近期使用过哪些消毒剂。在应用活菌之前,需要确认消毒药物已经过期,间隔一般为3-5天(按一天24小时计算)。
10、遇到水质严重恶化的病池,在处理水质时,首先使用大剂量的活菌和维生素C、E等抗应激物质(建议不要使用消毒剂。实践证明,消毒后一般情况加重),调节好水质后再施药,效果好,安全。